4月9日,山东社科院发布2017年山东省经济社会综合调查主要数据报告。调查数据来自山东社会科学院2017年7-11月实施的第三次全省经济社会综合调查,调查以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为核心,调查总体为全省范围内居住在家庭户内的18周岁以上全体城乡居民,共抽取样本3000个,男女分别占49.8%、50.2%,城乡居民分别占59.9%、40.1%,60岁及以上人口占20.6%。调查组在调查员培训、入户调查、问卷检查和复核、数据录入与清理等各环节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了调查数据的可靠性。
调查显示,有工作的占53.9%,没有工作的占43.6%,男、女就业比例在城乡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城镇中没有工作的最主要原因是离休或退休(占46.9%),农村中没有工作的最主要原因是丧失劳动能力(占27.5%)。
有工作的人平均年龄为50.2岁。在有工作的人中,45岁以下劳动力占32.9%,45岁及以上占67.1%,中老年劳动力所占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相对于城镇,农村就业者年龄结构老化问题严重。有工作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1年。就业者平均受教育年限与其年龄呈显著负相关。
工作满意度最高的是“与同事的关系”和“与领导的关系”,然后依次是对工作安全性、工作环境、工作稳定性、个人能力发挥和劳动强度的满意度,对工资收入和晋升前景的满意度最低。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工作满意度在城乡、雇佣状况、劳动合同类型、单位所有制性质等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在非公经济就业或者临时务工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较低,体制内就业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相对较高,组织因素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非常显著。
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占39.2%,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占34.1%,不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的占26.7%。由此反映出我省体制内就业和个体就业的规模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出现比较多的劳动争议是超时加班和劳动报酬不合理,分别占17.9%和13.5%,其次是拖欠工资和工作环境恶劣,分别占8.1%和7.8%,最后是工伤,占4.1%。在遇到过劳动争议时,有34.2%得到了解决,其中争议解决率最高的是工伤,有一半的争议得到解决,然后依次是拖欠工资、超时加班、劳动报酬不合理和工作环境恶劣。对劳动争议与相关结构变量进行关联度分析发现,城乡、雇佣状况、劳动合同类型和单位所有制性质等变量是出现劳动争议的影响因素。
在目前无业、失业或待业者中,平均失业时间为9.5年。在失业期间领取过失业保险金的仅占7.6%。被访者年龄与失业时长呈正相关,男、女失业时长没有显著差异。对于求职,帮助最大的前三位依次是:找朋友或亲戚帮忙、参加用人单位招聘或招考、找职业介绍机构。在创业政策和服务方面,认为最重要的前三位依次是:创业培训与指导、政府支持的优惠金融贷款、政策法律咨询服务。
在农村传统种养殖方面,从事粮食作物种植的农民占66.2%,从事经济作物种植的占23.6%,从事渔业/水产养殖的占0.6%,从事饲养业或畜牧业的占2.9%,从事农产品加工或直销的占1.9%。在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新业态方面,家庭农场占5.2%,农民合作社占9.3%,农村电子商务、农村休闲旅游和农村家政服务分别占0.8%、0.5%和1.1%。这表明,全省农业生产仍以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为主,农业规模化经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得到一定发展,但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仍较微弱。
从事不同农业生产经营类型的主体之间年龄差异比较明显,从事粮食作物种植、经济作物种植、农村电子商务和农村休闲旅游的被访者平均年龄分别为57.8岁、56.3岁、46.5岁和41.3岁。越来越多受过教育的年轻人从事农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生产经营。
掌握农林果木等种植管理技术的占34.3%,掌握房屋建造及其他工程技术的占8.6%,掌握手工纺织、刺绣等手工艺技术的占7.1%,掌握养殖、畜牧专业技术或兽医技术的占4.8%,掌握农产品、食品、服装等加工技术的占4%,掌握电子商务技术的占2.4%。可见,全省农民所掌握的技术仍以农作物种植管理技术和砖瓦木工等建筑技术为主。对不同年龄组的对比分析发现,45岁及以上年龄组有更高比例掌握种植管理技术,45岁以下年龄组有更高比例掌握电子商务、手工艺和加工技术。因此,对农民的培训,应结合不同生产经营方式及所掌握技能,针对农村产业的不同业态和经营模式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