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结合人社部门的工作职责,就您提案中涉及到的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扩大人才聚集工程的建议
1.人才集聚工程
在《关于做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工作的实施意见》(临发〔2018〕12号)明确开展急需紧缺人才“集聚工程”,文件规定:“围绕骨干企业需求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和博士、硕士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重点加大对电子商务、智慧物流、文化创意、职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人才的引育力度,经评估,给予人才6-12万元薪酬补贴。”
2.人才集聚平台
在重点规模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发挥产学研融合的重要功能,我市一直高度重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工作,从从政策、资金、管理、服务等方面努力创造良好的氛围,充分发挥博士后工作站聚才效应。
我市的博士后平台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类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我市不具备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条件),一类是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自2001年我市设立第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始,经过17年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发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成为我市培养、引进和使用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为推动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市共设有我市共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3家(含总站2家,下设7家分站;省委托管理1家,系山重建机有限公司)。自2014年起,省人社厅组织开展了全省首批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评选工作,目前共评选了两个批次(2016年评选了第二批),目前我市共设立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9家。博士后平台通过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增强了企业的科技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
2016年我市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工作的意见》(临发〔2016〕13号),就博士后设站奖励作出专门规定:“新设立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每一名新进站的博士后科研人员,在完成开题报告后,同级财政一次性给予5万元的研究经费资助”。同时,及时督促各设站单位制定《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制度》《博士后研究人员中期考核制度》《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考核制度》《博士后研究人员日常经费管理制度》《博士后研究人员住房管理制度》《博士后研究人员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博士后研究人员奖惩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加强了对人员招收、中期考核、出站考核、经费管理以及科研项目的监管力度,有效确保了博士后工作生活待遇落实以及科研项目顺利实施。
今年我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工作正在稳步推进,2018年5月,按照国家和省里的安排,我们推荐了10家企业作为候选单位申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目前这项工作省里正在进行。按照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起草的《贯彻落实<关于做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实施意见>分工方案》,我局结合职能,研究制定《企业博士(后)工作补贴操作细则》,这项工作我们已经起草完成,接下来将按照工作程序开展。今后我们将进一步优化设站管理服务,着力在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上下功夫,严格考核评估,鼓励设站单位为博士后提供必要的科研工作条件,在培养和使用中不断提高博士后研究人员创新水平。
二、高层次人才引进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才是第一资源。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人才的作用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我市在发展中依然要把人才工作作为重要工作,《关于做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工作的实施意见》(临发〔2018〕12号)对人才引进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被誉为“人才新政黄金22条”。为推动大美新临沂建设,这个文件对人才引进的经费支持力度大大提高,实施的顶尖人才“突破工程”,对于顶尖人才团队“一事一议”最高给予1亿元的综合资助;集中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沂蒙科技领军人才最高给予每人一次性50万元岗位津贴,连续四年每人每年20万元科研经费资助,对沂蒙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给予100-1000万元创业扶持资金;实施沂蒙英才“汇聚计划”,充分发挥海内招才引智工作站作用,挖掘用好临沂籍在外人才资源,绘制“沂蒙英才地图”,定期联系走访,广泛开展“沂蒙之约”海外引才活动,吸引在外高层次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开展项目合作;开展企业博士(后)“助推计划”,鼓励市内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国内重点高等学校或在国际公认的三大世界大学排名体系中排在前200名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入站进行博士后研究,出站后留临沂工作并签订5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给予20万元一次性生活补贴。
去年我局人力资源开发部门主动作为,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一是搭建人才与企业交流引进平台,先后组织举办了医药卫生类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残疾人专场暨就业创业成果展、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场招聘活动和家庭服务业、重点骨干企业、流通贸易服务业、IT业、金融贸易等专题招聘会,2017年全市共举办各类招聘会137场,服务用人单位6000余家次,提供招聘岗位12.8万个次,服务人员总数10.2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3.5万人。其中,市直共举办各类招聘会42场,服务用人单位1990家次,提供招聘岗位3.9万个次,服务人员总数4.8万人次,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5万余人。二是积极参加各项引才活动,引进人才。组织企业赴北京等地参加“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活动”,取得良好成效,招聘会共达成初步引进人才意向104人,其中硕士及以上27人。赴淄博等地高校开展“临沂企业高校行活动”,积极引进人才。三是做好技能人才培训。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以“金蓝领”培训、“劳动之星”职业技能竞赛和临沂市首席技师选拔等工作为突破点,加快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2017年,全市培训“金蓝领”技师、高级技师共1545人。会同市委组织部等14个部门共同举办了第十届“劳动之星”职业技能竞赛,涉及20个行业50个工种,共有10多万人参加。新评审确定临沂市首席技师27人,新增省齐鲁首席技师7人。目前我市共有省级技师工作站3家,市级技师工作站57家,省首席技师62人,市首席技师222人,全国技术能手9人,中华技能大奖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2017年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12565人,全市技能人才总数达到69.2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总数达到10.5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5.16%。
三、下一步工作
根据市委市政府新旧动能转换战略部署和您所提提案建议,下一步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创新工作机制,促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大人才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知晓度,促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在人才引进工作中,贯彻落实人才新政,进一步细化引才育才配套政策,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政策支持和相关待遇支持。
二是搭建人才引进平台。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对人才的需求,积极搭建人才交流平台,拓宽引才渠道,大力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高层次团队,为我市相关企业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三是大力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体制机制,组织省、市首席技师推荐选拔,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深化提升“金蓝领”培训项目。
感谢您对人事人才工作的支持。
临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8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