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人民银行各县支行:
按照年初下达的总体目标任务,结合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实际,现将三季度的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贷款发放情况。今年1-9月,全市新增小额担保贷款3.65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6.36%。其中,个人担保贷款4014笔,发放3.37亿元;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12笔,发放2790万元,占总发放额的7.6%;直接扶持4026人自主创业,带动(吸纳)就业1.58万人。实现了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其中,郯城县发放贷款4898万元,平邑县5161万元,沂南县3925万元,沂水县4052万元,分别完成任务的148.42%、122.88%、122.67%、103.9%,已经完成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完成目标任务超过75%的有临沭县3345万元,费县2812.6万元,分别为88.03%和87.89%。兰陵县仅发放55万元、河东区549万元、兰山区765万元完成目标任务不到20%,进展比较缓慢,影响了全市总体目标进程。
(二)担保基金筹集情况。各县区积极筹集担保基金,充分把所握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试点政策和列入财政预算,多渠道筹措担保基金,增加担保基金规模,提高了基金的担保能力。截止9月底,全市担保基金余额为2.89亿元,比去年新增4709万元,其中蒙阴、临沭、平邑、沂南、莒南、郯城和沂水新增担保基金1004万元、648万元、560万元、432万元、379万元、276万元和265万元。平邑和蒙阴县的担保基金已超过2000万元,分别为2610万元和2008万元。
(三)贴息资金到位情况。今年全市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到位资金2671.7万元,由于中央和省贴息资金划拨及时,基本做到了应贴尽贴,按时足额到位,沂南和兰陵县地方承担财政贴息资金部分未列入年初预算,至今尚未到位。
二、工作特点
今年以来,面对持续呈现的经济下行压力,各县区创新工作举措,提高放贷质量,确保了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总体平稳推进。
一是各县区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担保门槛。例如:临沭县将反担保人范围扩大到企业职工,费县的个人贷款原来由两个公职人员担保,改为由一个人担保。平邑县和沂南县引入了融资性担保机构做反担保,解决了寻找反担保难的问题。
二是提高贷款额度,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各县区积极落实担保贷款的各项政策规定,统一提高了贷款额度,个人贷款提高到了10万元,小企业贷款由200万元提高到了300万元。
三是注重加强政策宣传,开展“五进”活动。各县区通过组织开展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进商城、进创业园、进社区、进校园、到集市宣传活动,宣传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提高了政策知晓度和影响力。费县、沂南、临沭、平邑等县区都适时开展了“五进”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三、工作要求
兰山区、河东区和兰陵县要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作为,把好事办好。各县区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形势,研究对策,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
(一)要抓好政策落实。各县区要结合新增小额担保贷款5.5亿元,扶持带动就业万2.75万人的目标任务。一是将个人贷款最高额度要提高到10万元,尽快落实好地方承担的25%贴息资金来源,确保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及时足额到位。二是要加大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进而发挥小微企业调整生产结构,扩大生产经营,稳定就业岗位作用。三是把高校毕业生作为政策扶持重点,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四是要鼓励更多的返乡农民工实现自主创业,发挥小额担保贷款更大的作用。
(二)要加大担保基金筹措力度。今年年底各县区担保基金力争突破2000万元。国家已推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小额担保贷款改为创业担保贷款,个人贷款额度提高到10万元,现有担保基金规模已远远不能满足以后的创业贷款的需要,各县区要建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持续增长和补充补偿机制,不断提高担保能力,为扩大贷款发放规模提供强有力支撑。
(三)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大力推进全省人才系统软件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力争全面实现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受理、资格审查、担保审核、贷款发放、贷款贴息、贷款回收等全程信息化管理和实时监控,大幅度提升管理水平。各县区要认真学习与研究政策规定与系统程序的衔接,确保今年的小额担保贷款在10月30号前全部实现网上办公,要将今年已经发放的贷款数据信息和2015年的贴息数据于月底前全部集中录入新系统,做好新系统数据的补充修改。
(四)要加大督查力度。市里将加大对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督查力度,市里要对县区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实行每月进行调度,确保实际发放数据指标与系统数据一致,对工作进度慢,发放规模偏小的县区,市里将进行重点督导,确保全市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附件: 2015年三季度全市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进展情况表
2015年10月21日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