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索 引 号  1431551610/sbj/2025-0000173  发布机构  临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存放位置   公开日期  2025-08-07
 文  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信息名称  ​对市二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第A20250023号建议的答复

​对市二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第A20250023号建议的答复

2025-08-07   作者: 点击数:  

尊敬的***等代表:
  您们提出的《关于加大对劳动密集型实体企业用工补贴及职工培训扶持力度的议案》(第A20250023号)已收悉,衷心感谢您们对临沂人社工作和劳动密集型实体企业的关心和支持!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提出了“一切工作到企业”的要求,专门印发了《持续促进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行动计划(2025年)》的通知,全力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市人社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焦主责主业,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等省市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推动劳动密集型实体企业等民营经济在用工招聘、职工培训、税收优惠等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大用工补贴力度,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一是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1-6月,全市减收失业保险费18118.13万元,惠及企业6.93万户;工伤保险费5002.98万元,惠及企业7.02万户。二是精准落实一次性扩岗补助。依托全市人社业务综合支撑平台,采取大数据比对“主动服务”与企业“自主申报”相结合的经办模式,精准实施、顶格落实补助政策。1-6月,全市共发放15批次一次性扩岗补助资金306万元,惠及企业546户。三是做好新一轮稳岗返还政策贯彻落实工作。临沂市2025年度稳岗返还工作于6月19日正式启动,市人社局创新服务机制,持续优化“免申即享、企业确认”模式,将DeepSeek创新应用稳岗返还领域,实现大数据实时共享交互,企业仅需一键确认,即可快速完成资金申领。稳岗返还资金采用“压茬公示、高频兑付”机制,截止6月30日,全市分2批次向543户企业已发放稳岗资金1893.66万元,稳定就业岗位6.68万个,受关税影响的符合稳岗返还条件的外贸企业已全部纳入支持范围,为企业稳岗留工注入“强心剂”。四是加大社保补贴发放力度。今年以来,对小微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全市共发放社保补贴5500多万元。
  (二)围绕用工需求,开展定点定时常态化招聘。过往,招聘工作缺乏统一的招聘标准和流程,导致招聘形式、时间、地点等存在随意性,让企业和群众找不清头绪,没有一个固定的概念。今年,我们整合各类资源,推动招聘活动定期定点召开。线上,加密“乐业临沂”直播带岗、直播送岗、直播招聘、入企探岗等一体化岗位推介对接服务,已开展120余场次,有350余万人次进直播间观看。研发应用“AI数字人直播送岗”,破解传统招聘模式时空限制,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打造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直播送岗、职业指导、政策解读服务模式,促进人才与企业的精准对接。线下,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加大“临沂—名校人才直通车”活动频次,推动高校和企业“面对面”。开展企业用工服务保障需求调研,做到缺工规模、缺工类型、技能要求、薪资水平“四清”,集中举办“春风行动”活动,推动需求和岗位“双奔赴”。共计举办各类招聘300余场次,服务企业8100余家次,提供招聘岗位16.5万个次,达成初步就业意向7.2万人次,全力满足重点企业用工需求。
  (三)加大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力度。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享受国家出台的诸多优惠政策,如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标准的,可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相当于减免80%税额;研发支出、设备购置支出符合要求的,可以享受加计扣除或加速折旧等优惠,减少了应纳税所得额。另外,与劳动密集型企业关联较大的税费政策有:重点群体和自主就业退役士兵抵减、残疾人工资加计扣除、职工教育经费支出税前扣除等。一是招用重点群体和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就业扣减税款。根据规定,自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企业招用脱贫人口,以及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且持《就业创业证》或《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企业吸纳税收政策”)的人员、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自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当月起,在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前我市执行定额为重点群体7800元/人/年、退役士兵9000元/人/年,均为规定的最高上浮标准。二是促进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企业所得税方面:政策规定,企业安置残疾人员的,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扣除。增值税方面:对安置残疾人的单位,实行由税务机关按纳税人安置残疾人的人数,限额即征即退增值税;每月可退还的增值税具体限额,由县级以上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所在区县(含县级市、旗)适用的经省(含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月最低工资标准的4倍确定。此外,安置残疾人就业还可享受城镇土地使用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税费种的相关优惠政策。三是职工教育经费支出税前扣除。政策规定,自2018年1月1日起,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原为2.5%)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该扣除政策没有规定结转年限,当年度超额支出可无限期结转,理论上即为全额扣除,为企业加大职工教育培训减轻了压力。
  (四)强化职工培训扶持力度。一是更新完善补贴政策体系。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职业技能培训有关工作的通知》(临人社字〔2024〕39号),公布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指导目录,实行分类分级的差异化补贴政策,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补贴性职业培训管理,对符合补贴条件的人员,按照政策给予400-880元/人的职业培训补贴。二是开展急需紧缺工种培训。根据工种紧缺程度施行分级补贴,引导培训资源向优势产业聚集。2024年全市组织急需紧缺工种培训5251人,培训后实现就业3424人,就业率65.21%。三是加强线上平台载体建设。委托第三方机构发布公告,遴选3家互联网线上平台,丰富线上培训课程,开展“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依托线上培训平台,建立培训过程实时监控平台,进一步加强培训过程监管。四是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创新组建由产业专班、行业部门、市直院校、培训机构等构成的“临沂市职业培训联盟”,统筹社会培训资源,拓展培训地图应用,打造服务产业、服务经济的社会化培训服务矩阵,组织培训5.21万人,完成计划的52.1%。
  (五)支持提升劳动者技能,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一是实施技能提升补贴政策。对参加失业保险1年以上的企业在职职工或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取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可按照初级不超过1000元、中级不超过1500元、高级不超过2000元的标准申请技能提升补贴。二是鼓励企业开展技能培训。对企业新录用的六类人员,与企业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于签订劳动合同之日起1年内参加由企业依托所属培训机构或政府认定的培训机构组织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培训后取得证书的给予职工个人或企业一定标准的职业培训补贴。
  (六)建立协同工作机制。一是联合财政、工信、教育、应急等14个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企业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临人社字〔2024〕30号),整合行业部门培训资源,协同推进职业技能培训。联合市教育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社会化培训工作的通知》(临人社函〔2024〕31号),发挥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等公办院校资源优势,增强培训主体建设。二是整合设立临沂市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专项工作机制。为加强对就业创业等工作的顶层设计,我市将原临沂市就业和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调整为临沂市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专项工作机制,成员包括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人社局、中国人民银行临沂市分行等20个部门单位,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实处。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和打算
  结合您们在提案中提出的建议,我们进行了认真学习研究,下一步我们在做好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将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促进劳动密集型实体企业这一就业吸纳力强、带动经济腾飞的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一是搭建多层次就业招聘平台。落实市委、市政府“一切工作到企业”要求,开展“助企护航”行动,重点摸排商城出海企业和产业链企业用工状况。线上,每周二、四固定开展就业招聘直播;线下,每周六举办1次专场招聘会。
  二是实施“技能照亮前程”职业技能培训行动。牵头整合部门培训资源,联合推进培训资源向基层下沉,打造“社区夜校”微培训品牌。在全省率先试点“职业培训地图”的基础上迭代升级,探索建立“临沂市职业培训联盟”,常态化开展培训资源和市场用工需求对接,加强产业技能人才供给,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次。
  三是加大创业金融支持。大力推广“创贷+”模式,创新开发创业担保贷款服务地图,实现全市金融网点全覆盖。定期召开银行与创业孵化平台和企业的银企对接会。加强与省担保集团合作,补充我市创业担保贷款基金不足。强化对创业园区和创业大赛优质项目的创业基金支持,推动创业项目与天使基金、创投基金及各类金融资源高效对接。年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亿元以上,继续保持全省第1。
  四是锚定提质增效,创建群众叫好的人社服务。以增强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为目标,以“我为企业办实事、助企护航促发展”为主题,着力在提升服务水平、精简办事流程上出新招、出实招,实施全领域清单管理、全周期挂图作战、全环节责任到人,常态化开展入企服务工作,力争实现服务全市各类企业全覆盖。
  真诚感谢您们给我们提出的宝贵建议,真心希望您们能继续支持和关心我们的工作,谢谢!



  临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7月8日

  
已是首条
下一条:对市二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0250253号建议的答复
关闭窗口

临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版权所有 网站标识码 3713000005 鲁ICP备20010785号 鲁公网安备 37130202371491号
地址:临沂市北城新区北京路33号 邮编:276000  电话:05391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