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创新产教融合模式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关心、支持!
当前,我市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现“量质齐升”态势。技工院校作为职业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技能人才培养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您提出的应该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创新产教融合模式,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我单位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技工教育工作,充分发挥职作用,取得显著成效。
一、我市技工院校现状
目前,我市具有技工院校招生资质院校15所,其中技师学院4所,高级技工学校1所,普通技工学校10所,截至2025年6月,全市技工院校在校生5.1万人,年招生人数达到1.86万人,毕业生1.4万人,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在全市形成了以技师学院为龙头、高级技校为骨干、普通技工学校为基础的技工教育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但从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来看,我市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养还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社会认可度低。社会普遍对技工职业发展前景认知偏差(如认为“技工上升空间有限”)、媒体对技能人才典型事迹宣传不足、部分家长和学生仍将技工教育视为“次优选择”等问题,导致优质生源吸引力不足,影响技工教育的社会地位提升。
(二)技工教育资源薄弱。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比例不足,实践技能强的教师短缺,部分院校实训设备老化且与企业生产设备脱节,难以支撑高水平技能人才培养。
(三)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技工院校与企业的产教融合深度不足,校企合作多停留在实习就业层面,在课程开发、师资共建、实训基地共享等核心环节缺乏长效合作机制。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难以融入教学过程,学生实践机会有限。
二、我市技工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开展情况
针对您的提案建议,结合人社部门工作职能,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针对“加强宣传引导,提升技工教育形象”。一是提升技工教育的社会认同度,加强技工教育宣传和引导。人社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大力宣传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力宣传就读技工院校的相关优惠政策,5月份通过市人社局网站及时公布《关于公布临沂市2025年具有全日制技工教育招生资格技工院校及主要专业名录的通告》,对全市技工院校的招生专业等信息进行了宣传。同时积极鼓励各技工院校开展“校园开放日”活动,引导学生及家长走进校园,近距离感受校园文化与氛围。二是树立典型,激励学生和家长。结合开学第一课等活动,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优秀技校生进校园等活动,宣传展示了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事迹和形象,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
(二)针对“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一是全面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惠及面广,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生工程。在技工院校就读的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在校一、二年级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按不低于在校学生的10%比例确定,涉农专业学生全部享受。国家助学金主要资助受助学生的生活费开支,资助标准现行每生每年2000元,上半年资助1000元,下半年资助1000元。2024年共发放助学金317万元,2025年拟发放461万元。二是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支持技工院校发挥培训优势,面向社会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收支结余,可按照不低于50%的比例作为绩效工资的资金来源。教师参与培训工作量可按一定比例折算成全日制学生培养工作量,在内部分配时向承担培训任务的一线教师倾斜。
(三)针对“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直以来,各级人社部门、各技工院校、各行业企业都围绕校企合作做了大量工作。一是以政策为保障,切实赋能于校赋权于校。以市委市政府《临沂市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实施方案》等为总抓手,以《关于加快推进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厂中校、校中厂办学模式改革的实施意见》《临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市技工院校产教融合工作的通知》为依托,明确学校岗位设置、人才招聘、学校用人、绩效分配、经费使用等5项自主权,深化产教融合支持政策落实。二是以行业为支点,分产业建设产教融合共同体。聚焦木业、机械、化工、冶金等产业,由技工院校牵头组建 3个产教融合共同体、产教联合体。联合体、共同体的建立使学校和企业能够共同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实现了校企协同创新、合作育人、共同发展。三是以需求为目标,精准对接企业协同培养。围绕工业经济主导产业急需工种、市场紧缺职业和新业态新模式等发展需求,推广职业教育“企业+专业”培养模式,实施技能人才定向培养、订单培养和联合培养。截至目前,全市技工院校共有“厂中校”33处,“校中厂”24处,产业学院12处,共有“订单班”“冠名班”等99个。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单位将以提案意见建议为参考,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提高对技工院校的认可程度。技工院校即便受校舍不足、学位有限等因素制约,近三年招生人数仍稳定在1.8万人。从这一层面可以看出我市技工院校培养的技能人才具有一定的社会认可度。我单位也将继续引导学生和家长都能转变择业理念,使高技能人才像高层次人才一样,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成为劳动者普遍的选择。
二是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强化优秀人才保障支持。支持技工院校发挥自身优势,面向社会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等级评价,开展建设智能化技能等级认定评价考核平台和题库,提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评价信息化水平。鼓励技工院校教师参加社会培训,参与培训工作量可按一定比例折算成全日制学生培养工作量,在内部分配时向承担培训任务的一线教师倾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等级评价的收支结余,可按照不低于50%的比例作为绩效工资的资金来源。公办技工院校开展产教融合、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水平评价的经营性收入,按照同级财政部门的相关规定实行专户管理,资金不缴入国库,经向同级财政部门申报预算后,按规定统筹用于与学校自身建设、绩效工资、培训评价支出,未纳入年初预算的收入,不得安排支出。
三是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共育。一是持续优化政策供给。以《临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市技工院校产教融合工作的通知》《市人社局等10部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厂中校、校中厂办学模式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总抓手,在产业学院、厂中校、校中厂设置,实习实训、师资共享、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二是搭建服务平台。整合全市技工院校、重点企业资源,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匹配院校专业特色与企业用人需求,实现供需信息实时共享;线下不定期举办校企对接会等活动,推动双方在项目合作、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领域达成深度共识。三是强化监督保障。对成效显著的校企合作案例进行表彰推广,给予政策倾斜;对落实不到位、进展缓慢的项目及时督促整改,确保合作走深走实,切实为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企业人才储备保驾护航。
再次感谢您对全市技工教育工作的关心、支持,希望您继续关心、支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也欢迎提出更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临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