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吸引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的议案》收悉,非常感谢你们对市人社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议案密切围绕青年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主题鲜明,内容翔实,分析透彻,建议合理,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建设性,对进一步全面推进全市乡村振兴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根据议案中提出的建议,现答复如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时代,新青年,新作为,青年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乡村振兴青年人才为现代化农业注入了新生动力,是现代化农业生产的继承人和开拓者。近年来,多个部门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人才引进、培养培训、任职选拔等方式,树立和培育了一大批农村青年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下一步,将针对您提出的宝贵意见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进行完善,让乡村青年人才在乡村振兴系统工程中发挥更加突出的引领作用。
一、加大引进力度,壮大基层青年人才队伍
(一)完善政策体系,畅通乡村人才引进渠道。2020年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印发临沂市柔性引进人才实施办法的通知》《关于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前列的实施意见》《临沂市关于〈关于吸引集聚优秀高校毕业生来鲁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的贯彻落实意见》《关于实施“才聚沂蒙”行动打造新时代区域人才高地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较为健全的政策扶持体系,为吸引各类人才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加大基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力度,持续扩充基层人才队伍。不断完善机制,强化措施,统筹开展公开招聘与人才引进工作,指导帮助基层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研究制定人才招聘政策、论证招聘办法。调整、优化招聘政策,基层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实行学历、专业、户籍、年龄“四个放宽”政策和设定最低服务年限要求向基层和工作一线倾斜。2020年共完成招聘9169人。共选派349名教师到乡村支教。
(三)鼓励基层就业,积极实施“三支一扶”招募计划。优化报考条件和岗位设置,增加岗位数量,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投身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等服务工作,2020年共招募367名大学生上岗服务,占全省当年三支一扶计划的14.5%。同时提高“三支一扶”工作管理水平和保障水平,逐步提高“三支一扶”人员待遇,及时对期满人员进行考核并落实事业编制。2020年共拨付市级资金53万元,争取中央、省级资金763.44万元,预拨2021年资金784.4万元。
(四)开展“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构建乡村青年人才体系。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工作的十二条意见》。在全市人才振兴考核中科学设置“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工作指标,将“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工作纳入镇街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建立日常调度、专班推进、跟踪督查机制,强化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三年来,共选树沂蒙“乡村好青年”9700名,其中,省级14名、市级532名、县级2845名、乡镇级6309名,初步构建了省市县乡四级乡村好青年人才体系。
二、落实政策扶持,促进青年人才创新创业
(一)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严格落实《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关于促进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意见》,印发《临沂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拓展就业渠道,完善创业服务,强化困难帮扶。实施启用电子报到证、网签秒办等山东省非师类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八项便利措施。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大力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指导各县区使用省级创业引领计划资金租赁大学生创业场地、开展创业大赛等活动。
(二)开展青年见习计划,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将青年见习计划纳入就业工作整体安排,明确见习基地认定、工作平台使用和见习管理服务等工作流程,做实实名管理信息,明确时间节点,细化工作措施,推动见习任务按期完成。2020年全市有见习基地152家,共招收2762名见习人员,发放见习补贴455万元。
(三)积极推进创业培训,提升创业成效。落实《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沂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深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针对返乡创业青年等群体做好创业培训工作。大力实施互联网+创业培训,遴选推荐线上培训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全面推行创业实训,推出创业培训+直播电商,创业培训+技能、创业培训+微营销等模式,提高培训的吸引力和针对性。2020年,人社部门共组织开展创业培训1.6万人。
(四)加强平台载体建设,夯实创业基础。以争创省级创业型城市、街道和社区为契机,加大对返乡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政策咨询、创业政策落实力度。目前我市共有4个省级创业型城市、11个创业型街道和103个四型就业社区。2020年新评估认定市级创业示范平台5家,成功推荐省级创新创业示范体1家并争取省级资金2000万元,推荐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家。
(五)实施多项补贴及便利措施,提高创业积极性。一是联合金融机构实施青年创业扶持贷款项目,累计为1600余名乡村“好青年”提供贷款逾2.4亿元。二是落实《关于印发应对疫情稳就业政策细则的通知》,对在疫情防控期间为承租的中小微企业减免场地租金的省级、市级平台,给予最长3个月的运营补贴。2020年3家省级创业示范平台共为185家中小微企业减免房租121.75万元,发放运营补贴36.52万元,2家市级创业示范平台为19家小微企业减免房租213.06万元,发放运营补贴50.5447万元。三是落实《关于贯彻鲁人社字〔2020〕119号做好当前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加大对返乡农民工一次性创业补贴和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2020年,全市发放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一次性创业补贴1051户,发放金额1109万元。四是对创业的大学生按照创业支持政策,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和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全市共扶持1739名大学生成功创业,完成年度目标的134%。
(六)举办创业评选活动,选树创业典型。一是组织第五届临沂市创业大赛,1个项目获“齐鲁银行杯”第五届山东省创业大赛创新组一等奖,并入选国赛;1人获“齐鲁银行杯”第五届山东省创业大赛山东省十大创业导师荣誉称号。二是积极参与返乡创业农民工评选,我市荣获“山东省十大返乡创业农民工”2人。通过宣传报道其创业事迹,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了尊重创业,鼓励返乡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抓好培养培训,提升乡村人才能力水平
(一)开展农民青年职业培训,大力提升农业职业技能。贯彻落实《临沂市职业农民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实施方案》,合力推进农村人才涉农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一是不断加大对乡村青年人才技能培训的政府补贴补贴力度。将苹果树修剪、果树水肥一体化浇灌、猕猴桃树栽培、桃树修剪、芦笋栽培等技能新增为专项能力培训项目,纳入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政府性补贴范围,对符合条件劳动者,按相关规定给予500元/人的职业培训补贴。二是积极采取项目制培训模式提供特色专项培训,如临沭县的蓝莓种植培训,蒙阴县的果业科学技术培训、巾帼电商直播培训等,在政策范围内为乡村青年人才提供灵活多样实用的职业技能培训服务。
(二)提质增效,推进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实施“青年农民培训工程”,组织农村青年电商领军人物评选,开展各类培训320余场次,培训农村青年万余人。开展公益性培训,注重增加对产品网络营销培训课程,2020年开展公益培训8期,累计培训学员600余人次,2021年已举办3期公益培训,累计培训学员1000余人次。依托国家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开展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工作,自2017年以来,我市各国家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深入推进农村电商人才培育工作,累计培训农村电商人才4万余人次,直接、间接带动就业近1万人。
(三)持续推进文化类人才培养培训,加强人才发掘力度。近年来,各类文化艺术人才在保护传承民间艺术、弘扬沂蒙文化、公共文化服务、文化精准扶贫、非遗保护传承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领域中,以各级文化馆站和基层文艺辅导基地为支点,参与乡镇、街道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公益性艺术讲座、艺术培训,开设短训班,建设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广场舞队、庄户剧团,创作传统舞蹈、戏曲、音乐作品等工作。举办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广场舞翎、庄户剧团、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各类培训班,满足不同层次文化人才的需要。组织实施基层文化人才培训“百千万”工程,完善提升100个基层文艺辅导培训基地,培训1000名基层文艺骨干。市、县区文化馆开设舞蹈、声乐等各类免费培训班约600班次。
(四)加强专家服务基地建设,提升基层人才的创造能力。一是推进专家服务示范平台建设。研究出台了《临沂市专家服务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健全基地建设与培养体系。目前我市共创建省级专家服务基地5家、省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6家,省级基地数量稳居全省前列。择优遴选市级专家服务基地6家、市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6家。二是积极组织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通过专题授课、技术培训、对口指导、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开展基层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2020年组织开展各类服务活动70余次,邀请对接各类高层次专家350余人,开展技术讲座50余场,培训各类基层技术人员2000余人,解决技术难题500余个,提出合理化建议700余条,受益人群3000余人。
(五)加强继续教育平台建设,增强乡村青年人才培训的实效性。一是持续完善线上学习平台,不断优化线上课程内容,指导师资建设、课程设置等工作,搭建继续教育培训优质服务载体。目前我市共获批省级乡村振兴继续教育基地1家,认定市级乡村振兴继续教育基地12家,共举办各类专题培训2.4万人次,2020年获批10项省高级研修项目,批复17项市级高级研修项目。二是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将线下培训的审核权限下放至市农业局及各县区人社局,充分发挥自主权。率先在省内搭建线上继续教育学习平台,不断优化培训内容、降低学习费用。及时更新完善线上课程,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加强组织建设,拓宽现代乡村服务路径
(一)实施精准引才,加强基层组织人才队伍建设。以45周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才为重点,加大选拔储备力度。一是强化改革思维,采取公开考选、召开恳谈会、线上线下互动交流等方式,不拘一格选拔本土优秀人才1212名。二是以县乡为单位,召开优秀人才返乡创业任职座谈会30余场次,摸排农村在外优秀人才11430名,对接有返乡创业任职意愿的342名,成功回引211名。对无法返乡创业任职的优秀人才,通过聘任兼职副书记、乡村振兴顾问,定期发布倡议、征求意见等方式,引导他们关注支持家乡发展。三是充分发挥重点行业系统优势,建立“四个一批”专线推荐机制。2019年以来,全市“四个专线”共推荐村级后备人才3600余名。
(二)加强基层组织青年人才培育,提升服务乡村发展水平。一是推进递进培养。着眼于建立把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支部成员、把支部成员培养成村党组织书记的递进培养链条,对符合入党条件的后备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对已是党员、预备党员且表现优秀、有发展潜力的,择优选拔作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进行重点培养。二是强化素质提升。村级后备人才同步参加或列席主题党日、“三会一课”、外出参观学习等活动,通过抓学习、强素质、压担子,加深对农村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引导掌握农村工作方法,提高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三是强化结对帮带。针对不同类别人才,重点区分到村任职、回乡创业两种培育目标,建立乡村人才培养指标,探索常态化人才培养机制。四是强化实践锻炼。探索开展优秀后备人才跨区域交流任职、到乡镇涉农站所或工作区跟班锻炼等活动,以“干”代“练”,提升本领。
(三)健全激励机制,壮大村级后备人才。一是强化政策扶持。探索建立政策激励机制,以县区为单位,整合财政、人社、自然资源、金融等资源,围绕资金项目、税费减免、待遇补贴、职业培训等,研究出台扶持措施,释放优惠政策红利,优化创业环境。二是强化产业扶持。结合开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支持返乡人才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组织等农业新型经营组织。三是强化激励扶持。创新开展村党组织书记选配改革和专业化管理,从机关干部、退役军人、返乡创业企业家等群体新选配村党组书记1530名,将4410名村党组织书记纳入专业化管理,人均月报酬提高至4500元左右,通过建立权、责、利基本相当的村党组织书记管理机制,激励年轻优秀人才回村任职。
(四)开展志愿活动,开启乡村治理新模式。一是建立志愿服务制度。以专业化书记村和贫困村为重点,以优秀后备人才、入党积极分子、热心群众为主体,成立志愿服务队,重点为“三无”老人、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常态化提供打扫庭院、收拾家务、洗衣理发、代办购物等服务。目前,全市共成立党支部领办志愿服务队5849支,累计开展志愿服务4.7万余次。二是调动乡村“好青年”服务热情。组建近百支乡村“好青年”突击队或志愿服务队,参与疫情防控、防汛抗洪、“塘小青”环境整治志愿服务、“金晖助老”、“牵手关爱”、“希望小屋”建设等活动,捐资捐物达200余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近12000人次。三是举办7期“沂蒙好农品 乡村好青年”宣传推介活动、举办全市网红直播带货大赛暨第一书记、好青年带货大会,各县区10余名第一书记和乡村好青年联手网红主播推荐家乡好货,市域统筹促成产销对接,销售总额达415.6万元,帮助农村青年拓宽市场销路。
五、加强宣传学习,营造乡村振兴文化氛围
(一)加大乡村“好青年”宣传力度。运用微信微博以及电视、报刊、村务公开栏、宣传橱窗、乡村广播等广泛宣传乡村“好青年”事迹,将乡村“好青年”纳入沂蒙青年讲师团成员,组织开展事迹分享活动。三年来,我市乡村好青年培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良好成效,在全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以“乡村振兴中的青年参与和发展”为主题的2020年“共青团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面对面”集中活动在临沂举办,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副主席傅振邦出席并予以充分肯定,我市相关经验做法多次被《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学习强国等中央和省市级媒体刊发。
(二)发挥文化人才示范带动作用。自2015年起,连续五年面向全市范围内长期从事文化艺术活动的农村民间艺术人才,组织开展“沂蒙之星”乡土艺术人才选拔评选。截至目前,乡土艺术人才已评选五届共60人,全部纳入市政府“沂蒙乡村之星”序列。通过五届乡土艺术人才的选拔和考核,激发了广大农村文化人才干事创业积极性,促进了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和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扶持农村庄户剧团发展。全市庄户剧团现有350余个,共有8000余人,庄户剧团现已成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支生力军。2019年全省第二届庄户剧团大赛中,我市河东区柳琴剧团、兰陵县柳琴剧团荣获“十佳剧团”奖。近年来,我市培养出了农民歌手苗雨、省文化志愿服务优秀人物朱旭等一批活跃在基层的乡村文化人才队伍。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乡村“好青年”队伍建设。一是深入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工作的十二条意见》,搭建优选、培育、发展、保障四个平台,吸纳更多大学毕业生、创业青年、退役军人等返乡创业。二是选树2020年度乡村“好青年”,发挥各级好青年在带领致富、产业发展、志愿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三是建立市级乡村好青年联盟,针对实际需求,定期组织开展培训学习、互动交流等活动,搭建起好青年互相碰撞、合作共赢的发展平台。整合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优秀青年企业家等优质资源,组建“好青年”成长导师队伍,为“好青年”创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资金帮扶。
(二)继续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首位,以就业促进、创业引领、基层成长为着力点,分类施策,精准服务,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实现“双提升”。一是继续实施“三支一扶”计划,优化报考条件和岗位设置,增加岗位数量,吸引更多毕业生投身基层服务;二是实施就业见习计划,推进见习基地增量提质,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见习企业和岗位;三是实施创业引领计划,落实担保贷款、平台孵化、培训提升等政策措施,帮助更多毕业生成功创业。
(三)持续做好青年人才创业扶持工作。一是健全完善创业政策体系,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推动各项惠农政策向乡村好青年倾斜,在土地流转、资金补贴、项目推广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二是继续加强对农村青年的金融支持力度。深化实施“沂蒙乡村好青年信贷扶持计划”,持续开展青年创业扶持贷款项目;继续推动利率优惠,降低贷款实际发放利金;落实各类财政贴息政策,降低贷融资成本。三是继续加大创业培训力度,让符合条件、有创业能力的返乡创业青年实现“愿培尽培”,加大创业补贴扶持力度,积极开展各项创业服务活动。四是继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确保有信贷需求的“好青年”应贷尽贷,帮助破解就业创业资金瓶颈。
(四)继续加大专业化人才培训力度。一是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继续教育基地建设。指导乡村振兴继续教育基地制定基地发展规划,健全管理制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业人才队伍继续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二是依托信息化建设放大培育效应。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依托新媒体等进行广泛宣传,鼓励继续教育基地探索网络培训、远程教育等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线上培训和开展现代化远程教育的能力。三是加大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建设力度。加大基层优秀文化服务人才表彰奖励力度。大力推进文化志愿服务,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基层公共文化人才的培训培养,组织市、县区文化馆、专业院团文艺工作者到基层开展专题培训,实行结对帮扶,力争每年培训乡土文化人才1000名。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是拓宽选人视野,创新方法,持续加大人才储备力度。二是提升能力素质。将后备人才培养纳入村干部教育规划,采用结对帮扶、挂职锻炼、异地交流等方式,安排他们进行锻炼。三是激发人才活力。管好用好后备人才库,建立考核制度。对经常参与村级事务的,适当给予物质补助。扶持后备干部积极参与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项目等工作。四是畅通“好青年”入党渠道,推广建立乡村“好青年”党支部或青年人才党支部。组织引导优秀青年积极参加换届选举,推动符合条件的乡村“好青年”按程序进入“两委”班子。推荐符合条件的乡村好青年参加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和优秀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评选,切实增强班子的组织力、战斗力和对青年的凝聚力、引领力。
(六)加强乡村青年的宣传学习。一是加大乡村“好青年”宣传推介力度。联合新闻媒体开设专栏节目,宣传乡村“好青年”创业经历经验。运用微信微博以及村务公开栏、宣传橱窗、乡村广播等广泛宣传乡村“好青年”事迹。将乡村“好青年”纳入沂蒙青年讲师团成员,组织开展事迹分享活动。二是加强乡村好青年的学习交流。市县乡三级联动,加强对乡村好青年的培训指导,优选市级以上乡村“好青年”50名到长三角先进地区学习培训。对接长三角、鲁南经济圈,适时举办区域性乡村振兴青年交流活动。三是继续组织“沂蒙好农品 乡村好青年”宣传推介活动,组织各级乡村好青年、优质农产品参加各类推介活动,扩大宣传影响范围。
临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1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