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索 引 号  1431551610/sbj/2024-0000152  发布机构  临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存放位置   公开日期  2024-09-02
 文  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信息名称  对市二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40302号建议的答复

对市二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40302号建议的答复

2024-09-02   作者: 点击数:  

***、***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企业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全市技能人才培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2023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全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出台了“1+N”系列人才新政,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健全的政策措施。各级政府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省、市人才工作精神,以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为重点,不断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规模。
  一、我市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市技能人才培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技能人才结构方面。技能人才人员分布不够合理,结构不够优化。初级、中级工多,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少,单一技能的多、复合技能的少,技术含量低的通用工种多,技术性强的高技能人才少;高技能人才特别是技师、高级技师都集中在大型规模企业,中、小企业高技能人才数量偏少,人员分布不合理。
  (二)企业主体培育方面。一是部分企业依然缺乏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正确认识,重学历、重文凭、重职务、重职称的意识比较浓厚,对技师、高级技师等高素质技术工人缺乏广泛而深刻的认识。二是部分用人单位轻培训重效益,轻培养重使用,不愿拿出时间去培养人才,个人不愿意占用工作时间参加培训,工学矛盾突出,致使技能人才接触不到新工艺新技术,没有发挥企业应有的主体作用。
  (三)技能人才自主提升方面。由于受企业岗位薪酬制度所限,多数中小微企业及民营企业,更关注个人操作熟练程度及岗位绩效,兑现工资待遇与技能等级关联不充分、不密切,加之受学识学历所限,导致技能人才持证以及提升技能等级意愿不高。
  二、我市技能人才培育工作举措
  针对您的建议内容,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多措并举提高技能人员社会地位,营造尊重技能人才、争当技能人才良好氛围。一是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坚持市、县区联动,广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积极探索以赛带训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开辟了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快车道”,打造了独具临沂特色的“劳动之星”职业技能竞赛品牌。深化以“培训促竞赛、以竞赛带培训、以培训促就业”的良性机制,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能、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六届“劳动之星”职业技能竞赛。2024年将继续举办第十七届“劳动之星”职业技能竞赛,目前已下发《关于开展临沂市第十七届“劳动之星”职业技能竞赛承办申报工作的通知》,共接收竞赛申报项目110个。二是挖掘宣传高技能人才典型事迹。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挖掘高技能人才先进典型事迹,充分利用新媒体矩阵,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结合五四青年节、人才日、人才月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劳动教育、先进人才事迹分享交流等系列活动,展示能工巧匠和技能人员的风采。三是拓宽职业渠道,助力成长成才。结合群团组织改革契机,每年选拔一批优秀的高技能人才到市、县两级团委进行挂职锻炼,拓宽技能人才职业晋升渠道,助力成长成才。四是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时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享有同等报名资格。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全日制毕业生,毕业时取得高级工、预备技师(含技师)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的,可分别按照大专、本科学历应聘符合条件的岗位。
  (二)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励政策体系。市人社局出台《沂蒙首席技师管理办法》《临沂市技师工作站管理办法》《临沂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临沂市职业技能竞赛及奖励管理办法》等文件,健全高技能人才选拔激励政策体系,强化高技能领军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对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产业技能类)的高技能人才,给予最高100万元的一次性经费支持。积极组织开展齐鲁首席技师、山东省技术能手等省级人才荣誉推荐申报。完善沂蒙首席技师选拔管理制度,给予管理期内的沂蒙首席技师每人每月500元津贴。组织开展沂蒙创新创业技能领军人才选拔,管理期内给予30万元项目经费支持。截至目前,我市获得国家级技能类荣誉共55人,其中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2人,全国技术能手获得者53人。享受国务院津贴(技能类)4人。获得省级技能类荣誉共368人,其中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技能类)6人,齐鲁首席技师107人,山东省技术技能大师5人,山东省技术能手212人,山东省突出贡献技师38人。评选出市级技能类荣誉1846人,其中沂蒙创新创业技能领军人才7人,沂蒙首席技师454人,临沂市技术能手1265人次,临沂市有突出贡献技师120人。2024年围绕国家省市高技能人才项目,组织开展泰山产业技能领军人才推荐选拔,向省人社厅推荐8名泰山产业技能领军人才候选人。组织开展2024年度山东省技术技能大师推荐选拔,向省人社厅推荐7名人选。推荐评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名,均为专业技能人才。推荐评选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16人,其中产业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12人。评选临沂市五一劳动奖章131人,其中产业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76人,设置在职工技能竞赛获奖人员专门名额19个,极大地促进了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畅通校企合作渠道,促进技能人才培育与就业的良性互动。一是依托临沂市人才服务信息平台,开设产教融合服务模块,常态化组织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活动。2023年召开人才供需暨产教融合对话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45个,现场招聘提供岗位近2000个;举行2024年临沂市职业教育活动周暨两翼平台发展促进系列活动,47家驻临高校、中高职院校、技师学院和79家企业集中展示合作成效、开展毕业生双选会。二是依托沂河新区、高新区、临港区和临沂商城,成立4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其中沂河新区产教联合体入选山东省第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名单。牵头建设2个国家级、1个省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组建市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0个,谋划校企“十个共同”重点任务,联合开展急需人才培养、短板技术攻关。三是印发《临沂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实施细则》,严格规范学生实习实训,指导各中职学校通过顶岗实习、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素质能力。坚持育训并举,充分发挥职业院校资源优势,2023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5万余人次。四是以需求为目标,精准对接企业协同培养。围绕工业经济主导产业急需工种、市场紧缺职业和新业态新模式等发展需求,推广职业教育“企业+专业”培养模式,实施技能人才定向培养、订单培养和联合培养。截至2024年6月,各院校(除新恢复或新设立6所)均已实现每个专业至少与3个以上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厂中校”“校中厂”数量19家,院校合作企业数达425家,共有“订单班”“冠名班”等48个,共培养技能人才1791人。鲁南技师学院成立了我市技工院校首家化工职业教育集团、临沂市技师学院结合企业需求建立了鲁南制药班、临工班等。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
  重要思想为指引,全面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人才工作精神和部署,坚持产教协同,支持引导,大力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推动我市人口资源优势向技能人才优势转变。
  一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坚持把发展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作为培育技能人才的根基工程,纵深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技工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稳步实施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服务区域、行业、产业发展,为建设工业强市提供强有力的技能和人才支撑。
  二是大力完善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和多元化评价机制。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提质行动,大力推行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年内规模以上企业自主评价全覆盖,指导已备案企业自主开展技能岗位人员全员定级或晋级评价。
  三是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大力组织各类技能竞赛,通过以赛促评培养和选拔更多高技能人才,今年继续组织好全市第十七届“劳动之星”职业技能竞赛,通过“以赛促学、竞技结合”方式,进一步激发广大劳动者爱岗敬业、钻研技术、争创一流的工作热情。
  四是持续推进高技能人才载体建设。在发挥好现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平台的基础上,持续支持引导技术技能含量较高的行业、大中型企业和职业院校立足自身特色优势,大力创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载体,积极发挥高技能人才的“传帮带”作用,持续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规模。
  五是大力推进新增高级工以上目标任务。结合市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全市人社事业发展规划中新增高技能人才的有关要求,坚持以目标任务为引领,以结果考核为导向,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夯实责任,集中时间、人员、力量,抓住关键环节,强力推进落实,确保年底完成新增高技能人才1万人的任务。
  再次感谢您对全市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关心支持,也欢迎您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提出更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临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6月25日   

  
上一条:对市二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第A20240137号建议的答复
下一条:对市二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40373号建议的答复
关闭窗口

临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版权所有 网站标识码 3713000005 鲁ICP备05026973号 鲁公网安备 37130202371491号
地址:临沂市北城新区北京路33号 邮编:276000  电话:05391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