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我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就结合我局相关工作答复如下:
临沂是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巩固脱贫成果任务较重。近年来,我市以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为导向,将农村劳动力就业同助力乡村振兴融合推进,大力促进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就业增收,全市每年新增帮扶农民工转移就业15万人次以上,脱贫人口和易返贫人口就业稳定在6.5万人以上,有效助力了乡村全面振兴。截止到2023年末,全市农民工总量约在310万人左右。
一、抓对接平台,促外出务工就业。紧扣市场需求和群众诉求,着力搭建多元化就业对接平台。一是线上线下有平台。立足农民工转移就业特点,线上依托公共招聘网站、抖音直播带岗等,全面收集、发布就业岗位信息,开辟农民工招聘专区;线下广泛组织“就业招聘大篷车”“送岗下乡”“送岗到户”等招聘服务活动,每年举办各类招聘活动300场次以上,高效促进农民工外出务工。二是灵活就业有门路。零工市场实现12个县区全覆盖,
中心城区零工市场提供住宿床位2600余张。推广“帮您找活”线上零工市场服务平台,注册企业3000余家,服务零工30万余人次,多形式促进农民工灵活就业。三是劳务输出有组织。创建省级特色劳务品牌1家、省乡村振兴劳务基地3家,打造了一批体现行业特征、区域特色、当地资源禀赋特点的知名劳务品牌。目前,我市农民工转移就业规模稳定在300万人,获“全国优秀农民工”表彰20人。
二、抓产业带动,促就地就近就业。围绕兴产业、促就业、带民富的要求,坚持发展农业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带就业、促增收。一是壮大联农产业。坚持“一县一品”,创新“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吸纳就业助增收。2021年以来,累计投入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35.93亿元,其中投资15.75亿元实施产业类项目455个,辐射带动乡村就业15万人次以上。二是发展新型主体。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吸纳就业作用,目前,全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5万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60家、省级334家;发展合作社联合社147个,家庭农场2万余家,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1.3万家,从业人员7.4人,带动农民工就地就业20万余人次。三是强化创业带动。今年新发放“创贷+商贷”创业担保贷款18.2亿元,居全省前列;累计扶持8万名农民工创业,吸纳带动就业20余万人,3人获评“全省十大返乡创业农民工”。用好国家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点,2022年以来,全市共发放金融贷款51.32亿元、受益4.5万人次,其中投放“齐鲁富民贷”3.1万户、44.15亿元。
三、抓政策扶持,促兜底保障就业。精准落实就业安置、社会救助等专项救助政策,解除农村困难群众后顾之忧。一是全面保障生活。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保障机制,全力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济临扶贫协作专项基金”规模已达4.5亿元,累计收益6175万元,受益困难群众10万余人。二是公岗兜底安置。两年开发城乡公益岗位安置就业15万余人、全省最多,每人月增收600-800元,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三是社保应保尽保。落实居民养老保险费政府代缴政策,实现应保尽保,今年共为10.4万名困难群体代缴居民养老保险保费。2.9万名重度残疾人提前领取养老保险待遇。
四、抓培训赋能,促技能提升就业。注重对接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工培训需求,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专项特色培训。一是优化技能培训体系。12所技工院校年招生2万人以上,85%以上为农村家庭子女。民办职业培训机构190家,年培训能力9万人次以上。今年全市共组织农民工转移就业培训3.5万人次。二是深化项目制培训。围绕县区特色优势产业,开展蓝莓种植、果树苗木、中国结编织等实用技术培训,打造“一县一项目一培训”品牌,累计组织项目制培训3000余人。三是加强就业专项技能培训。统筹农业、住建、商务、妇联等部门培训资源,开展乡村建筑工匠、建筑技能工等培训7500余人次、农村电商培训5000余人次、农业技术员和农作物植保员4000余人次。组织冬春线上大培训210.9万人次、线下产业集中培训12万人次;开展“巾帼家政进村居”等培训5500余人。
目前来看,每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在290万人左右,其中在市内转移就业的210万人左右,就业总量任务重、压力大。同时存在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劳动者技能素质跟不上产业发展需求,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供给不足,“有活没人干”和“有人没活干”并存。对您《建议》中提到的“培育乡村振兴领路人”“加强就业政策宣传引导,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农村劳动力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参保比例”等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大就业增收帮扶力度,持续巩固就业脱贫成果,夯实乡村振兴民生底色,努力推动我市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再上新水平。
一是促进就地就近就业。以推动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为重点,围绕我市商贸物流、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优势产业,深入挖掘适合农民工需求特点就业岗位,完善线下零工市场服务功能,用好线上“帮您找活”零工服务平台,加强岗位推送、招聘对接支持,拓宽农民工转移就业渠道,稳步提升农民工市民化水平。
二是强化就业创业培训。加强农民工培训,统筹协调住建、农业农村、商务、民政等行业部门资源,用好农广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产业园区等平台,广泛开展乡村建筑工匠、农业特色种养殖、农产品电商直播、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乡村公益性岗位技能等培训,每年培训农民工10万人次以上。
三是强化监管审核,规范做好上岗人员管理。指导县区和镇街进一步完善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制度,取消过多的招聘限制条件,继续做好定期、不定期抽查和整改教育,将日常管理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做好“用管”结合,壮大管理队伍,规范管理流程,创新管理方式,严格管理考核,健全投诉举报机制,强化管理档案建设,以规范管理推动城乡公益性岗位作用发挥。
四是开展劳动权益保障行动。在做好职工工伤保险工作的同时,探索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财产保险等政策,加快出台适合我市的补充工伤保险办法,加强新业态从业人员意外伤害保险保障,构建“工伤+补充+互助+商业”社会保障服务新模式,努力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针对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一是抓好前端预防。进一步加强劳动关系调处,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化解,力争实现从源头预防化解。二是加强过程监管。加强农民工工资支付动态预警监测,强化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落实监管,扎实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落实推进年”活动,形成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全链条、全周期”监管,及时发现化解欠薪苗头性问题。三是加大末端查处。深入推进非工程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督办行动,加大拖欠农民工工资执法检查、行刑联动、案件移交力度,持续保持欠薪治理高压态势,形成有力法律威慑。
感谢您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关心、支持。
临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