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索 引 号  1431551610/sbj/2025-0000182  发布机构  临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存放位置   公开日期  2025-08-07
 文  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信息名称  对市政协十六届四次会议第16040336号提案的答复

对市政协十六届四次会议第16040336号提案的答复

2025-08-07   作者:市人社局 点击数:  

尊敬的***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高水平职业学校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关心、支持!

当前,我市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现“量质齐升”态势。技工院校作为职业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技能人才培养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您提出的应该加强职业学校建设的建议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我单位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技工教育工作,充分发挥职作用,取得显著成效。

一、我市技工院校现状

目前,我市具有技工院校招生资质院校15所,其中技师学院4所,高级技工学校1所,普通技工学校10所,截至2025年6月,全市技工院校在校生5.1万人,年招生人数达到1.86万人,毕业生1.4万人,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在全市形成了以技师学院为龙头、高级技校为骨干、普通技工学校为基础的技工教育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但从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来看,我市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养还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办学规模有待进一步提升。近三年,我市技工院校招生数分别为1.69万人、2.72万人、1.86万人,多数技师学院教学基础设施(教室、宿舍、食堂、实训实习设备等)已达到满负荷状态,不能满足学生就读需求。

(二)院校发展不均衡。数量上看,我市技工院校中公办与民办的比例为6:4,公办技工院校数量相对较少;从层次上看,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占比较低,普通技工学校占比较高。民办普通技工学校则多数存在规模小、条件差等问题,不能很好满足技能人才培养需求。

(三)技工院校专业调整与经济发展需求匹配度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是随着我市产业结构加速向高端制造业、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转型,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快速崛起。然而,部分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仍以传统机械加工、电工维修等专业为主,对新兴产业所需的大数据分析、智能装备运维等专业布局不足。专业课程体系更新周期长,未能及时融入行业新标准、新工艺,导致毕业生技能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脱节现象。二是双师型教师占比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技工院校与企业的产教融合深度不足,校企合作多停留在实习就业层面,在课程开发、师资共建、实训基地共享等核心环节缺乏长效合作机制。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难以融入教学过程,学生实践机会有限。

二、我市技工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开展情况

针对您的提案建议,结合人社部门工作职能,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针对“优化发展布局”。一是增加技校数量。为缓解县区对技能人才需求,助力县域技工教育发展,2023年新增技工院校5所,2024年新增2所,2025年上半年新增加2所,全市技工院校布局日渐合理,有力缓解了高中阶段学生就学问题。二是助力技工院校内涵式发展。在增加技工院校数量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全市技工院校办学达标工程建设。联合市发改委等5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印发临沂市技工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通过科学规划、合理调整,持续加大市、县两级政策和投入供给,技工院校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师资队伍水平整体提升,技工教育办学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全市技工院校办学条件重点检测指标全部达标的学校比例,到2025年底达到90%。

(二)针对“加大职教投入”。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惠及面广,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生工程。在技工院校就读的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在校一、二年级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按不低于在校学生的10%比例确定,涉农专业学生全部享受。国家助学金主要资助受助学生的生活费开支,资助标准现行每生每年2000元,上半年资助1000元,下半年资助1000元。2024年共发放助学金317万元,2025年拟发放461万元。

(三)针对“加强队伍建设”。支持职业院校自主编制年度公开招聘方案,自主确定招聘批次、时间,并自主组织实施。招聘信息在相应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公开招聘服务平台、学校及其主管部门网站发布。职业院校招聘高层次、高技能以及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或确实难以形成有效竞争的岗位,可不设或降低开考比例,可发布长期招聘公告。针对部分县区中职院校对政策认识还存在一定偏差的问题,我们通过开展政策培训、逐县区调度等方式,督促抓好整改落实,确保职业院校人才招聘自主权放得下、接得好。2025年以来,全市职业院校已发布各类公开招聘简章20个,招聘计划441个。

(四)针对“深化产教融合”。一直以来,各级人社部门、各技工院校、各行业企业都围绕校企合作做了大量工作。一是以政策为保障,切实赋能于校赋权于校。以市委市政府《临沂市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实施方案》等为总抓手,以《关于加快推进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厂中校、校中厂办学模式改革的实施意见》《临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市技工院校产教融合工作的通知》为依托,明确学校岗位设置、人才招聘、学校用人、绩效分配、经费使用等5项自主权,深化产教融合支持政策落实。二是以行业为支点,分产业建设产教融合共同体。聚焦木业、机械、化工、冶金等产业,由技工院校牵头组建3个产教融合共同体、产教联合体。联合体、共同体的建立使学校和企业能够共同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实现了校企协同创新、合作育人、共同发展。三是以需求为目标,精准对接企业协同培养。围绕工业经济主导产业急需工种、市场紧缺职业和新业态新模式等发展需求,推广职业教育“企业+专业”培养模式,实施技能人才定向培养、订单培养和联合培养。截至目前,全市技工院校共有“厂中校”33处,“校中厂”24处,产业学院12处,共有“订单班”“冠名班”等99个。

(五)针对“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健全正向激励政策,完善各级人才荣誉推荐选拔机制。一是支持技工院校发挥培训优势,面向社会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收支结余,可按照不低于50%的比例作为绩效工资的资金来源。教师参与培训工作量可按一定比例折算成全日制学生培养工作量,在内部分配时向承担培训任务的一线教师倾斜。二是落实技工院校学生同等待遇。根据省人社厅等部门《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鲁人社发〔2016〕22号)文件,技工院校毕业生参加公务员招考、应征入伍、企事业单位招聘、确定工资起点标准和职称评聘等方面,取得高级工、预备技师职业资格的高级技校或技师学院全日制毕业生,分别按照全日制高职(大专)或本科毕业生享受相应政策待遇及相关就业补贴政策。普通技工学校毕业生,按照普通中等学历教育毕业生享受相应政策待遇。三是完善竞赛正向激励政策。积极鼓励技工院校师生参加各类别技能比赛,给予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一次性奖励最高50万元,给予国家级、省级一类职业技能竞赛前三名获奖选手一次性奖励最高5万元、3万元。四是每年通报表扬一批省级、市级技工教育先进集体、教育工作者和教师,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献身技工教育事业。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单位将以提案意见建议为参考,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整合全市资源,优化学校布局。积极向省人社厅请示,与县区政府和县区人社部门协调沟通,支持具备发展技工教育条件的县域新建公办技工院校。同时对于符合条件的普通技工院校积极推荐升级高级技工学校,对符合条件的高级技工学校推荐申报技师学院,在更大程度上满足学生接受高技能培养的需求。

(二)进一步提高技工院校师资水平。深入推进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院校教师教师到企业参与实践技能的学习,真实感受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能力要求和文化氛围,促进技能训练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积极参与国家、省市组织的培训研修,加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通过各级各类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促进教师提升工学一体化教学能力。

(三)进一步调整专业布局,提升学生竞争力。联合市教育局梳理市级层面“两张清单”,一个是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清单,一个是我市产业人才需求清单,以“两张清单”为基础,继续把市场供求比例、就业质量作为设置调整专业、确定培养规模的重要依据,尤其加快推动“绿色经济”产业相关专业建设,重点建设当地离不开、区域有需求的专业,促进我市技工教育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四)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共育。一是持续优化政策供给。以《临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市技工院校产教融合工作的通知》《市人社局等10部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厂中校、校中厂办学模式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总抓手,在产业学院、厂中校、校中厂设置,实习实训、师资共享、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二是搭建服务平台。整合全市技工院校、重点企业资源,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匹配院校专业特色与企业用人需求,实现供需信息实时共享;线下不定期举办校企对接会等活动,推动双方在项目合作、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领域达成深度共识。三是强化监督保障。对成效显著的校企合作案例进行表彰推广,给予政策倾斜;对落实不到位、进展缓慢的项目及时督促整改,确保合作走深走实,切实为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企业人才储备保驾护航。

(五)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强化优秀人才保障支持。每年对技工教育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个人予以通报表扬。按照规定给予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国家级一类职业技能大赛前三名、省级一类职业技能大赛前三名一次性奖励。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可直接参评高级技师或高级职称。鼓励有条件的技工院校对取得优异成绩的选手、教练,设置专项奖励基金,用于奖励获奖师生团队,支持其开展技能研发、教学改革等工作,同时在评优评先、职务职称晋升、学习深造等方面给予倾斜,不断提升技能人才待遇。

再次感谢您对全市技工教育工作的关心、支持,希望您继续关心、支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也欢迎提出更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临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7月28日

  
上一条:对市政协十六届四次会议第16040347号提案的答复
下一条:对市政协十六届四次会议第16040324号提案的答复
关闭窗口

临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版权所有 网站标识码 3713000005 鲁ICP备20010785号 鲁公网安备 37130202371491号
地址:临沂市北城新区北京路33号 邮编:276000  电话:053912333